历史上姓长孙的名人有哪些
星座网想知道历史上姓长孙的名人有哪些?那就快来和美国神婆星座网小编一起看看看吧!
长孙道生:(生卒年待考),拓跋·嵩次子;平城人(今山西大同)。著名北魏王朝大臣。
忠厚廉谨,北魏太祖爱其慎重,使掌几密,与贺毗等四人内侍左右,出入诏命。
北魏太宗即位后,除南统将军、冀州刺史。
北魏世祖即位后,长孙道生进爵汝阴公,迁廷尉卿。从征蠕蠕,与尉眷等率众出白黑两漠间,大捷而还。北魏世祖征赫连昌,长孙道生与司徒长孙翰、宗正娥青为前驱,遂平其国。赫连昌弟定走保平凉,刘义隆遣将到彦之、王仲德寇河南以救定。上诏长孙道生与丹阳王太之屯河上以御之。遂诱刘义隆将檀道济,邀其前后,追至历城而还。除司空,加侍中,进封上党王。
长孙道生长寿,年八十二岁逝世。赠太尉,谥曰“靖”。
长孙道生的生活廉洁而俭约,虽然是三司显职,而所穿的衣服不饰以华美,食不二味,所用的一副马鞯数十年也不换,当时的人们把他比为晏婴。
长孙道生的家,房屋低矮而简陋。有一次出征后,家里的人抽空把房屋全部修缮了一番,并建起了堂庑。长孙道生回来见到后,感叹道:“昔日霍去病认为匈奴没灭,无以为家;今天强大的敌人在北方边境游荡未平,我怎么能安心住这样华美的房子?”于是,就把子弟们狠狠地训斥了一顿,并命令他们把所建的房屋毁掉。
长孙冀:(?一535年),北魏大臣。河南(今洛阳)人,上党王长孙观之子。6岁袭爵,降为公。魏孝文帝以其幼承家业,赐名幼,字承业。聪明有才气,虚心爱士,为前将军,从孝文帝南讨。宣武帝时,为扬州刺史,假镇南大将军,都督准南诸军。梁将裴邃、虞鸿袭据寿春,冀归诸子骁勇,邃颇难之,号日“铁小儿”。鲜于修礼起义,朝廷以冀归为大都督率兵镇压,大败,因除名。后以讨蜀有功,授平东将军,复本爵。继随魏武帝入关,赴长安,位太师,录尚书事,封上党王。
长孙俭:(生卒年待考),本名长孙庆明;河南洛阳人。著名北周将领。
少方正有操行。时四方骚动,俭从左卫将军攻破宿勒明达等,以功赐爵索虞侯。
北周文帝甚敬之,表授荆州刺史、东南道行台仆射。黎民树碑刻颂。又诣阙留,后征授大行台尚书,兼相府司马。封昌宁公,升大将军,镇荆州。以病还为夏州总管卒。
长孙平:字处均,河南洛阳人,周柱国俭子。仕武帝,为卫王侍读。建德初,拜开府、乐部大夫。宣帝即位,为小司寇。大象中,代贺若弼为寿州刺史。隋受禅,徵拜度支尚书,转工部尚书。历汴、许、贝三州刺史,转相州刺史,免。寻进位大将军,拜太常卿,判吏部尚书事。仁寿中卒,谥曰康。
长孙绍远:字师,少名仁,鲜卑族,河南洛阳人,魏太傅稚子,起家司徒府参军,封东阿县伯,从孝武西迁,别封文安县子。大统中除太常卿,迁中书令,袭封上党王珀例降为公,改冯翊郡,恭帝时累迁录尚书事,六官建,拜大司乐。闵帝受禅,封上党公。明帝时授礼部中大夫,寻拜京兆尹,历少保、小司空,出为河州刺史,武帝时历少宗伯,卒赠柱国大将军,谥曰献。他是北周音乐家。宇文泰对其十分器重,常把他比做“萧何”。曾任西魏大司乐。幼时博闻强记,是有名的“神童”。《长孙绍远传》中记载:当初,长孙绍远任太常,召集许多工匠,制作乐器,土木丝竹,各类乐器音色都很准确,只有黄钟不合音调。
有一次,他退朝后,经过韩使君佛寺前,佛塔三层以上有大铃响。他忽然听出铃声,很合宫调,就采用这个音调给黄钟配奏,使得黄钟的声音也和谐了。
长孙绍远就禀告世宗(周明帝),明帝采用。长孙绍远由此被尊为乐祖。
长孙敞:字休明,洛阳人,长孙无忌叔父。隋炀帝时,颇见识擢。后炀帝巡江都,留守禁卫。唐高祖入关,率子弟见高祖于新丰,授将作少监,出为杞州刺史。贞观初,因受贿而免官。后累封平原郡公。卒赠幽州都督,谥曰良。
长孙晟:(公元552~609年),字季晟,长孙无忌之父;河南洛阳人。著名隋朝将领。
长孙无忌:(公元?~659年待考),字辅机,长孙晟之子,唐太宗长孙皇后之兄;河南洛阳人。著名隋末唐初重臣。
长孙顺德:(生卒年待考),长孙恺之子,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的本家叔父(亦太宗李世民的叔岳父)。著名隋朝、唐朝大臣。
长孙顺德在隋朝时任开府。长孙顺德在隋朝时任右勋卫。他为逃避辽东的战役,从军中偷跑出来,躲到太原,受到李渊、李世民的热情接待。
当时国内群雄并起,盗匪丛生,各地郡县纷纷招募兵员,加强防卫。李世民恢以讨贼为名,令顺德与刘弘基等招募兵员,一月之间,招回一万多人,在太原外安营驻扎。不久,李渊杀死隋朝派驻太原的监官王威、高君雅,起兵自立,号称义兵。任长孙顺德为统军。此后便带领部属征战。在李渊以太原、晋阳为根据地,逐步向外扩张势力的初期,顺德参加了大大小小许多战役,平霍邑、破临汾、下绛郡,每次作战都勇当先锋,斩陷阵,多有战功。后与刘文静一起攻击屈突通时,在潼关(今陕西潼关)连战连胜,当屈突通败走洛阳时,顺德穷追不舍,直到桃林将屈突通生擒,带回京师。后又扫清陕县(今河南省西部)境内的匪众。李渊即位后,拜为左骁卫大将军,封薛国公。
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在玄武门之变中,长孙顺德与秦叔宝等人共同打击李建成的馀党。唐太宗即位后,封食邑一千二百户,又特赐宫女。
后来长孙顺德在监督奴仆时,发现数奴联合偷盗宫中财宝,依法应将这几个奴仆斩首示众。但是顺德接受了这些人给他的贿赂—一些丝绢和金银,他便将这件事压下来,放过这几个人。这件丑闻终于暴露出来,被宫廷大臣及奴仆都知道了。于是唐太宗对近臣说:“顺德论身分是外威,论功劳是开国元勋,地位高,爵禄厚,可以说富贵到家了吧。如果能多看些古今典藉,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鉴,以自己的言行为人民作出榜样,我会与他一起共同享用国库,他怎么不守气节不顾名誉,搞出贪污受贿的丑闻呢?”
按理应该将长孙顺德下狱治罪,但是唐太宗思量再三,惋惜他的功劳,不忍心问罪,反而在宫殿上当众赐给他几十匹丝绢,以此剌激他的愧悔之心。
大理寺少卿胡演向太宗提出:“长孙顺德贪赃枉法,罪不可恕,怎么又赐给他丝绢呢?”
唐太宗回答说:“人是有灵性的,给他这点绢对他来说胜于刑罚。如果他仍然不觉惭愧,那就像禽兽一样了,杀了他也没有用。”
后来,顺德又因与李孝常图谋不轨,终于被撤职除名。
过了一年,唐太宗浏览功臣图时看到了顺德的面象,产生了怜惜之情,便派宇文士及去看望他。只见长孙顺德精神颓废,一副醉态。有人议论他活到头了。唐太宗又召拜他为泽州刺史,并恢复了他的爵位、食邑。
长孙顺德以往放纵自己,不守法度。重新任职之后,放下架子认真办事,严明纪律。原先,一些官吏接受了百姓的贿胳,长孙顺德一一追究,一个人也不放过,于是被人称为好官。前任刺史张长贵、赵士达都在本郡之内占有数十顷好田,长孙顺德一齐上报并且追回来分给贫穷农民。后来又因犯法而被免官。到后来,唐太宗听到消息产生一种鄙视心理,对房玄龄说:“长孙顺德这种人没有慷慨的气节,却有儿女之情,现在得了病,咎由自取有什么值得问侯的呢?”
长孙顺德不久去世。唐太宗派人吊唁,赠荆州都督,谥号襄。唐贞观十三年追寺为邳国公。唐永征五年重赠开府仪同三司。
长孙皇后:(公元600~636年),女,名字无考,长孙无忌之妹;河南洛阳人。著名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
她曾协助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成功夺得唐朝皇权。
长孙皇后是鲜卑族人,自幼精通文史,唐朝初年,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为争夺皇位,发生了激烈的争斗。
李建成一伙常在唐高祖李渊面前陷害李世民,企图借刀杀人。高祖听信了他们、疑忌甚至僧恶李世民。长孙氏“孝事高祖,谨承诸妃”,在险恶的形势下勉力排解高祖对李世民的嫌猜。
到了李世民决定发动”玄武门之变”除掉李建成的紧急关头,长孙氏又挺身而出,亲自激励士气,促成了事变成功,李世民由此登上帝位。
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又是功臣元勋,唐太宗打算委之以显官要职。长孙皇后坚决不允。并让长孙无忌“苦求逊职”,直到唐大宗改授权限不大的官职为止。在一人荣耀、满门生辉的封建社会里,长孙氏贵为皇后,却“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实在难能可贵。
唐太宗善于纳谏的政举,也得益于长孙皇后的良言劝导。直言敢谏的魏征经常触犯“龙颜”,一次唐太宗退朝,回到后宫恨声地说要杀掉魏征。长孙皇后悄然退下,一会儿又穿着参加隆重礼仪的朝服走上,唐太宗十分惊讶。她说;我听说君主圣明,臣下才敢直言。现在魏征直谏,正说明陛下圣明啊,我怎么能不庆贺呢?唐太宗听了转怒为喜,从此对魏征等忠臣更加倚重。
封建社会后妃之间争宠竞幸,互相残害的劣迹屡见不鲜,而长孙皇后却能体恤、爱护妃嫔。她对妃嫔生的子女“慈爱逾于己生”,有妃嫔害了病时,她甚至把自己正在服用的药送去,因而“宫中无不爱戴”。
长孙氏虽然位尊皇后,但生活仍比较俭朴,平日衣物仅够穿而已。李世民即位后,她常劝其提倡节俭,重视法制,信用贤臣,深得唐太宗的敬重。她还从封建伦理观出发,编写了《女则》十卷。
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长孙皇后三十六岁时染病不起,临终留下遗嘱:依山而葬,不用造坟,也不用棺椁,以木器瓦器俭薄送终。同时规劝唐太宗纳忠容谏,不受谗言,节制游乐打猎和役使百姓。
长孙皇后去世时,唐太宗非常悲痛,感到从此“失一良佐!”
长孙诠(?~659),长孙无忌从父长孙操之子,长孙皇后与长孙无忌的堂弟。649年,娶唐太宗的幺女新城公主为妻,659年,因长孙无忌被武后诬告谋反被流放,武后害怕长孙氏东山再起,同年,被武后派去官员所杀。 (星座m.shenpowang.com)
长孙佐辅:(约公元七九四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朔方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德宗贞元中前后在世。累举进士不第,放荡不羁。弟公辅为吉州刺史,遂往依之。后终不仕。佐辅有诗集号古调集,《全唐诗》存其诗17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