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的来历
星座网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源自先民对天象的崇拜,由秋夕祭月演变而来。北宋时期,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
中秋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最初是天子、贵族和文人学士在秋分时节祭月的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习俗逐渐流传到民间,形成了固定的节日。中秋节的正式定型是在唐朝,普及于汉代,并在宋朝以后盛行。明清时期,中秋节与春节齐名,成为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节日的由来说法较多,一说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说,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八月中秋时,农作物基本都成熟了,农民为了庆祝丰收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也有历史学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的时候。这一天,唐军裴寂看见月亮,成功发明了月饼作为军粮,成功解决了军中粮食不够的问题。此后,人们便把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节,以此作纪念。
中秋节的名称和日期有其特定的含义和来源。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位于秋季的中期,被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日又是秋季的一半,因此被称为“中秋”。此外,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节日,时间为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得此名,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核心内涵是团圆,这一节日以月之圆象征人之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祈盼丰收和幸福。自古以来,中秋节就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节日的内容,也加深了人们对团圆和幸福的期盼。
中秋节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神话传说。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神话故事为中秋节增添了浪漫色彩。这些故事不仅在民间广泛流传,也成为了文人墨客创作的灵感来源,留下了众多与中秋节相关的诗词文章。
中秋节的历史演变和社会文化意义:
起源与演变: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的秋夕祭月,逐渐演变为全民共庆的节日。
文化内涵: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个神话传说,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
庆祝活动:包括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等,表达团圆和幸福的期盼。
现代意义:成为象征家庭团聚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节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
每逢八月十五中秋佳节到来之际,各地都有赏月和吃月饼的习俗。据说中秋佳节吃月饼的习俗和朱元璋有关,这是真的吗?
中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有拜月或祭月的风俗。月饼最初是供奉月神的一种饼干,后来人们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联系起来,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地,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唐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宋朝时中秋赏月、吃月饼已很普遍。据南宋《武林旧事》载,当时的月饼是蒸制而成的,这种笼蒸的面饼是中秋必食之品。
可见在明朝以前,过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已经存在,只不过在朱元璋时期得到了普及和推广。据说元朝末年,统治腐朽,各地起义不断。后来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相约中秋举事但朝廷搜查得很严,传递信息并不方便。于是军师刘伯温想出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起义信息的纸条藏入饼中,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月饼到口,一起动手”,到了中秋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
后来朱元璋夺取天下,适逢中秋佳节来临,便把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后来经明、清两代传承,中秋吃月饼就成为中国节日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