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古诗赏析
星座网清明古诗赏析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5个节气。由于清明节是根据节气而定的,故清明是少数与西历大致吻合的中国传统节日。清明时节,有不少诗人雅士写下了优秀的诗歌,接下来,就一起来好好欣赏小编收集的清明节气古诗吧!
壬戌清明作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鉴赏
首联写环境氛围,暗示斗争的情况和自己的心情。早晨飘飞的轻云到了傍晚就阴沉沉的了,在忧愁中的人全然不觉时间已进入了暮春。前句既是写的实际的天气,又是写的内心的感触:清的力量渐渐渗透已把天下遮掩。环境描写,有渲染气氛的作用。后句,点出一个“愁”字,流露郁懑和时光逝去的失落之情。颔联用双关语对比地写眼前的现实。“有泪”,形容花上的露珠。作者用垂泪的“落花”比喻受打击的抗清志士,得意的“啼鸟”来比喻卖力为清廷帮腔的小人。这种写法我国古典诗词中常用,屈原就常用香花和臭草来比喻忠与奸。那“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并卸,芳不得薄兮”就是这类构意的始祖了。这样的写法,能够表达作者鲜明的爱憎。颈联感情强烈,饱含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徒”,“又”,将恢复理想成为空想的感伤,志士仁人白白消殒的沉痛,表达得淋漓尽致。有“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的深沉幽愤,也有“万里悲风随邮塞,三年明月照思乡”的沉痛遗恨,慷慨悲壮而让人久久难以释怀。
尾联流露出失望之情。“龙蛇”这里是借代,代指志士。“龙蛇四海归无所”,指反清志士们因为大业难成而找不到自己的归宿。“寒食年年怆客心”,指包抗自己在内的前明遗民志士在年年寒食节的时候都会产生悲怆之感。由此,表达了反清无望的幽愤。
全诗处处写到亡国之恨和难以回天之感,这是特点时节和特定环境触发的情思;而字里行间的坚毅之情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斗志的确令人震撼。屈大均被称为岭南诗界“三大家”之首,对近代的岭南诗风有较大的影响。
创作背景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标志着凋零的严冬过去,煦暖的春天来临。人们在这一天踏青、扫墓、上坟,是祭奠和怀念亲人、朋友、同志的一个日子。这天人人都要戴柳,家家户户门口插柳枝;并禁绝烟火,所以又称“寒食”。历代的文人墨客也留下了许多关于清明的诗词。如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韩翃的“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宋之问的“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张继的“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宋代黄庭坚的“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杨万里的“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程颢的“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陈子龙的“燕子不来楼阁回,柳丝今日向东风”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句。而作为遗民诗人的屈大均,在这天触景生情,将时节与自己的奋斗联系起来,抒发了反清无望的深沉幽愤和悲怆。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①清明——我国传统的扫墓节日,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②欲断魂——形容愁苦极深,好像神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③借部——请问。
赏析
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找个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
诗人想着,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哦,在那天满杏花的村庄,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揽行人呢!这首小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活灵尖现的雨中问路图。小牧童的热情指引,自然会叫诗人道谢连声;杏花村里那酒店的幌子,更在诗人心头唤起许多暖意!
清江引
黄莺乱啼门外柳,雨细清明后。能消几日春,又是相思瘦。梨花小窗人病酒。
注释
①门外柳:暗寓见柳伤别。古人每每以折柳指代友人或情人送别。
②雨细清明:化用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句意。
译文
黄莺在门外柳树梢啼唱,清明过后细雨纷纷飘零,还能再有多少天呢,春天就要过去了,春日里害相思,人儿憔悴消瘦,梨花小窗里,佳人正借酒消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