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传统节日以及节日风俗
星座网我们所熟知的节日大多数是春节、中秋节类似的举国同庆的节日,那么在一些少数民族有自己的节日,比如白族就有很多属于自己民族的节日,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白族节日,白族的传统节日风俗
青姑娘节:农历正月十五日
这天剑川县甸南、羊岑等地的白族妇女都要参加活动,她们纷纷捐钱,聚会在一起,专门请人扎一个青姑娘的偶像,给她穿上白族的盛装,把她抬到秋千架上荡秋千,众人围着她边舞边唱,娱乐一番,然后到海尾河边举行祭奠仪式。晚上,由一人举着“青姑娘”偶像作前导,众妇女随后,绕遍村中的大小街道,边走边唱叙事长歌《青姑娘》。随后再回到村中的场地上,和“青姑娘”荡秋千,直到深夜。最后把“青姑娘”送进海尾河里。
白族接三公主: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日
每年农历二月十一日,大理地区的白族群众身着白族盛装,按时到达龙于山举行念经和朝拜三公主的纪念活动,并和当地彝族群众举行联欢,打霸王鞭、打歌和对唱调子,于十三日凌晨用白马驮着从三公主身上换下的白族服装(表示接三公主),接三公主回大理参加绕三灵等节日活动。他们打着红旗,吹着喷呐,敲锣打鼓,边走边喝白族调子,兴高彩烈地离开巍山返回大理。如果接三公主这天下雨,他们更是欢天喜地,认为这一年大理坝子就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树花会:农历二月十五日
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人们都来古战场遗址上赶会做买卖。会期前几天,白族村寨里的大姑娘小媳妇,买来白布彩线,相互邀约,在一起挑花绣朵,赶做绣花巾。白族绣花巾呈正方形,边长两尺左右。绣花巾的四角分别绣一个彩蝶,绣花巾中央绣的是绿叶红花和蜜蜂。
树花会前后,白族村民总要在房前屋后栽上几棵“蜜蜂树”,种上几株“蝴蝶花”,以表达“怀古思祖”的心情,三营坝子有“花果坝”的美称,在一定程度上,是和树花会的传说和风俗分不开的。
三月街: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
传说“观音大士”开辟了大理地区,各族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届这个时期,都要远道而来聚会,表演各种舞蹈和赛马等。后来三月街又逐渐变为一个盛大的物资交流会。明清时期,以骡马、山货、药材交易为大宗,农民也在会期购置耕畜、农具,以备春耕。
绕三灵: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共3天
绕三灵,又称绕山灵、绕三林。白语叫“观上览”,观就是“逛闲”或“游览”之意。三灵,指3个地方:位于云南大理古城西、三塔寺旁的佛都――崇圣寺,位于苍山脚下庆洞村的仙都――圣源寺和位于洱海西北岸的神都――金圭寺。
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
把节是中国西南许多少数民族都过的一个传统民族节日;时间一般为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节日这天,各村寨都要坚一把大火把。根据史籍记载,火把节属于火崇拜,火把节古称“新火节”,因为火是光明的象征,代表理想和希望。其始于时间,应在古代部落时期,古代先民取来火种,重新生火,目的是为了除旧布新,让火永不熄灭。
耍海会:从农历七月二十三日开始,一般三至五天不等
邓川、喜洲的白族群众身着民族盛装,聚会于猕苴河两岸和洱海之滨,举行用彩船游河泛海、唱山歌对调子等活动,持续三至五天。大理、下关沿海的白族群众除举行划船耍海对歌活动外,还要举行规模盛大的龙船比赛活动。比赛时,看谁最先绕过海心的标记转回到岸边,最先回到者为冠军。
石宝山歌会:农历七月二十六日至八月初一
弦歌之声,夜以继日地飘荡在山间林莽,只要上得山来便会尽情抒展歌喉。老年人认为,在歌会上唱白曲,可以得到吉祥,亦或是平日在家已向神灵许下愿心,于是在歌会唱调子便成了还愿之举;中年人借歌会抒发情怀,表现自己的歌才;青年男女则多数以歌为媒介,寻找知音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