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
立秋是古时
四时八节之一
民间有祭祀土地神
庆祝丰收的习俗
“立”,是开始之意;“秋”,意为禾谷成熟。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
立秋历史渊源
立秋标志着孟秋时节正式开始,它是仅次于大暑、小暑的第三热节气,立秋之后天气还是很热,中医将立秋至秋分前这时段称之为“长夏”。
立秋后,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万物随阳气下沉从而开始从繁茂生长趋向成熟。在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立秋具有重要的意义,民间在立秋祭祀土地,庆祝丰收。
立秋的传统习俗
立秋与立春、立夏、立冬并称“四立”,也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立秋时,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此外民间还有在“立秋”这天“贴秋膘”、“咬秋”、“啃秋”等习俗。
立秋习俗之啃秋瓜
二十四节气之立秋
在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习俗,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习俗。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
立秋习俗之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
立秋起居养生
在秋季养生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二十四节气之立秋
此乃古人对四时调摄之宗旨,告诫人们,顺应四时养生要知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立秋是秋季的开始,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
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可根据需要适当进补。
农事活动
“秋”的含义,有庄稼快成熟的意思。从立秋开始,阳气渐收,万物内敛,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结果。
廿四节气反映了四时“气”的变化,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尔雅》:“秋为收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说文解字》对“秋”解释:“秋,禾谷熟也。”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
秋后还有一伏,立秋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中稻开花结实,单晚圆秆,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甘薯薯块迅速膨大,对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会给农作物最终收成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所以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之说。双晚生长在气温由高到低的环境里,必须抓紧当前温度较高的有利时机,追肥耘田,加强管理。
农谚
“立秋”对于农事的影响相当大。古代农业社会,农民对“立秋”的重视程度不亚于过节。古人认为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风调雨顺,可以坐等丰收。同样,“立秋”的早晚也相当重要,“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立秋”后下不下雨更忽视不得,“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人人忧”,因为“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
对于立秋还有个有意思的说法,坊间常说,“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就是以立秋时刻出现在午前定为早立秋,出现在午后为晚立秋。实际上,这个说法没有科学依据。通过对历史上多年的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发现立秋后的气温高低和立秋早晚没有任何关系。
秋来夏去均降至,火秋作物发育期,草木结果采摘忙。
田间管理要加强。
立了秋,便把扇子丢。
立秋棉管好,整枝不可少。
丑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
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结顶。
丑秋无雨一半收,处暑有雨也难留。
丑秋下雨人欢喜,处暑下雨万人愁。
立秋摘花椒,白露打核桃。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
头伏芝麻二伏豆,晚栗种到立秋后。
三伏带一秋,还有二十四个秋老虎。
立秋有什么禁忌
立秋的规矩确实不少,接下来咱们就说一下,立秋这天有啥事要忌讳,愿我们都能顺顺利利,平平安安。
不动土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寓意收获。人们会在立秋时祭祀祈福,以此祈求土地保佑庄稼茁壮成长,因此立秋节气相关的禁忌很多都与秋收和农事相关。在很多地方,立秋当天有忌讳在田间行走和动土的讲究,人们以此来表达敬畏与期盼,盼望事事顺利,生活富裕。
不下河游泳
游泳既可以锻炼身体又能消暑,但随着夏季悄然退去,下河游泳逐渐不合时宜。在老人看来,立秋下水游泳有点不吉利,因此民间有立秋不能游泳的说法。想想这一禁忌颇有道理,立秋后,昼夜温差开始加大,河水表层和深层温度差也随之加大。人体受到冷水骤然的刺激,很容易受凉或抽筋,甚至会发生危险。
不吵架
老一辈人认为,立秋吵架会带来凶祸。之所以要躲秋,为的也是避免口舌是非。从科学角度来说,这个忌讳也很有道理。随着立秋节气来临,天气也会越来越干燥,此时千万不要吵架生气,以防着急上火,给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尤其是这两年比较特殊,很多人都不太顺利,劝您无论如何都要放宽心,好好歇一歇,再重新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