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二十四节气解》曰:“阳极之至,阴气始生。日北至,日长之至,影短至,故为夏至”。
进入夏至节气后,一年中最炎热的“三伏天”也将随即到来。
夏至日“阳极一阴生”,阴气不断上升,我们要注意哪些地方,如何在这个月中迎接好运气?
2024年夏至节气
时间:6月21日4点50分46秒
起止:6月21日—7月5日
干支:甲辰年 丙辰月
夏至是夏季的第四个节气,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之后就逐渐南移,人们能够明显感知到的变化就是:
这天的白昼最长,之后就昼渐短夜愈长。
在二十四节气当中,夏至早在春秋时代已确立。「夏至」又叫「夏节」、「夏至节」,「至」有极的意思,「夏至」就代表阳气到了极致。
由于古人用土圭量日影,而「夏至」这一天的日影最短,即一年中黑夜最短、白昼最长,故被称为「夏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五月中,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
《易经》中的夏至秘密
在易学中,称为“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阴阳除了是相互依存、此消彼长的规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存在关系,那便是所谓的否极泰来或泰极否来。一件事物状态发展到顶峰的时候,必然会往极端的相反面变化。
而夏至,就代表着这一整年,已经到达了阳极,开始生阴的时刻了。
夏至上卦对应乾卦,六爻皆阳,天地间的阳气达到极致,进入盛夏,下卦对应巽卦,在此以后,阳将渐消而阴逐渐增长。
所以夏季也被称为“阴阳争死生分”的时节,因为此前是阳长阴消,此后则转为阳消阴长,
此时盛阳覆于阴上,阴始生于其下,喜阴的生物开始滋生而喜阳的生物开始死去(如夏枯草),阴阳交错,人易生病。
太极图真的是祖先智慧的结晶啊,大家平时可以多多观察思考。
今天我们通过五行阴阳平衡之理,结合日常行为,可以起到祈福旺运的目的。
夏至三候
一候鹿角解
夏至之日“鹿角解”,鹿是山兽,属阳,角朝前生。麋,形大,属阴,角向后生。
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
二候蜩始鸣
后五日“蜩始鸣”。古时楚称蜩(tiáo),秦晋称蝉。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三候半夏生
再五日“半夏生”。这意味着夏天过半了,后半夏白昼骄阳似火,浓荫难求;夜晚虫鸣如织,花香四溢。
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夏至文化与习俗
在古代,夏至节的隆重程度不亚于端午节。从周代开始,每逢夏至日,朝廷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神仪式,以祈求消灾年丰。除了祭祀外,朝廷还用歌舞礼乐的方式,祈祝国泰民安。
到了宋代,从夏至这天开始,朝中百官还要放假三天。而辽代时夏至日称为“朝节”,妇女们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
朝廷对夏至如此重视,民间也不例外。每逢夏至日,各地农民则忙着祭祀神灵,名曰“祭天”,以祈求风调雨顺。
这祭天也南北有别,北方人多求雨,以防干旱;南方人多求晴,防止涝灾。时至今日,许多地区仍然保留了夏至日祭天的习俗。
祭神祀祖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就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
如今,有的地方在夏至前后还会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消夏避伏
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
古时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竟而成为制度。
有些地区,此日多有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到娘舅家吃饭,舅家必备苋菜和葫芦做菜,俗说吃了苋菜,不会发痧,吃了葫芦,腿就有力气。也有的到外婆家吃腌腊肉,说是吃了就不会疰夏。
“麦粽”与“夏至饼”
江南食俗,一般有麦粽、角黍、李子、馄饨、汤面等。
《吴江县志》:“夏至日,作麦粽,祭先毕,则以相饷。”
不仅食“麦粽”,而且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
夏至日,农家还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俗谓“夏至饼”,或分赠亲友。
在西北地区如陕西,此日食粽,并取菊为灰用来防止小麦受虫害。
冬至馄饨夏至面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江南一带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谚云:‘冬至馄饨夏至面’。”
夏至养生,“三避”为先
1、避暑
高温环境下,人容易中暑,如果不及时处理,还会意识混浊、狂躁不安、昏迷等症状。
避暑应当注意采取的主要措施:
中午前后不要外出,尤其要避免暴晒。
避免剧烈运动和强体力消耗。
借助自然风、风扇、空调等降温。
2、避湿
高温是使人中暑的主要因素,但在一定条件下,空气中的湿度也与中暑有一定的关联,因此在夏季不仅要注意避暑,还要注意避湿。
避湿的主要方法:
远离潮湿环境。
借助饮食利湿,具有去湿作用的食物主要有:鲤鱼、赤小豆、金针菜、莴苣、薏仁米、扁豆、冬瓜等。
利用空调等设备除湿。
3、避寒
中医认为,夏季为了散热,人的皮肤毛孔开泄,最易感受风寒、风湿及湿热之邪,患上疾病。
避寒主要包括:
防腹中寒:一是要注意尽量进食温热饮食,不贪吃冷饮、冷食;二是睡觉时一定要盖“肚子”;三是早餐时适当吃点生姜,民间所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是有一定道理的。
防躯体寒,主要是合理使用电扇和空调。
防头、脚之寒,夏季不要用冷水洗头,冲脚,易导致各种疾病。
夏至养生提示
俗话说:冬至养生,夏至治病。一个安内,一个攘外。热极而寒生,寒生百病重。一起来了解下夏至养生要注意的地方吧!
1、夏至养生先养心
进入夏季,心情变得容易急躁,《黄帝内经》说,夏季要使志无怒,即心情要愉快,使气得泄,不要压抑自己。
根据中医五行理论,夏天是养心的季节,应“常如冰雪在心”,即“心静自然凉”。听慢音乐是一个调息的好方法,舒缓的音乐可以帮助呼吸慢下来,让心脏得到休息,
2、夏至养生调起居
起居调养,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并利用午休来弥补夜晚睡眠的不足,尽量保持每天有7小时的睡眠时间。
晨练并非越早越好。在早晨6时前,空气中的污染物最不易扩散,是污染的高峰期。此外日出前,由于没有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周围并没有多少新鲜氧气。
3、夏至养生重饮食
夏至时节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不可过度地吃热性的食物,冷冻蔬果则应适可而止,过度的进食会损伤脾胃。忌夜食生冷,夏季夜短,夜间要注意不要吃生冷、粘腻之物,否则会有腹胀、吐泻交作等病症。
夏季五行属火,五行对应心脏。而夏季火旺,对属金的肺克制比较严重。夏季饮食宜苦,食用味苦的食材可以有助于心气、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