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与文化
李计忠(作) 星座网风水是以儒家为主,释、道结合的建筑文化 。中国作为东方文化的主脉,在对人和宇宙、环境等领域有区别于西方的社会意识,形成中国古代天、地、人有机联系统一整体的东方道、儒、释的建筑文化生态系统。
一个民族的文化,必有其根本精神,否则这个民族便无法存在和延续。两千多年以来,中华民族虽然经过许多变迁,但大体上是以儒家的精神为主(儒、道、释三者并不排斥。风水自宋代以来是儒、道、释三者结合的中国建筑文化)。
有些人根本否认中国有其自己的文化,认为:我们穿的是胡服,睡的是胡床,听的是胡乐。所谓中国文化者,早已成为极不明确的名词。但我们这里所谓文化者,并不是指的一些具体的文明,乃是指的一个民族自己的生活态度,中国人有其与西洋人不同的生活态度,那就是中国文化。而建筑物及其装修、环境布置实体的是蕴涵着建筑文化的,精神文化和建筑文化是统一协调的。
观察一个民族的文化,首先应当明了这文化的由来。中华的建筑文化奠基于西周时期,特别是周公总结历代的文化,损益夏殷政典,“制礼作乐,以仁义理天下,其德化刑政,存乎诗”。完成于孔子,阐释于以后的儒家,形成了三千年来的民族意识,建筑文化也是这种意识追求的结晶。
周代的建筑文化是“周兼二代,郁郁乎文哉”,儒家文化发展到宋代朱熹等,更是将佛、儒、道结合为一体,深入民间生活,形成新儒家。宋代的官学和科举考试,包括风水在内的“阴阳学”是科举考试的内容之一。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四库全书》等国家大典中,风水作为”术数”建筑文化也是收藏、研究的重要内容。
儒家文化表现为三个层次:
一为精神层次。以“仁”为核心,天、地、人之间是通过“气场”来感应“仁”的联系,追求“仁”的和谐与协调,儒家风水的文化其根本是体现“仁”。对于吉祥的住宅“智及之。德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惟地理与天理并论。发福之地,必留种德之象”,“得吉地全凭种德。非可强而致也”,这是以德、智结合来求吉宅的风水理念。
二为礼俗层次。以“礼、乐”为核心,包括节日活动、饮食文化、服饰等等。“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死之将至”,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积极生活、奋发不止的生活态度,以及“居仁由义”的都城、市镇、村落到民宅建筑。从房檐、门宇、厅堂、厨厕、厢房、耳房、迴廊、过道,以及石雕、砖雕、木雕、联额、门篇、扇窗的细纹装饰,无不充满了诗、书、礼、乐的韵味。
三为宅、邑、乡、镇、城、市等物质文化。风水追求“宅”的选址布局表现和谐的诗、乐、礼、孝、义、忠、信芝环境气氛。现在留传下来的风水杰作,无数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村、名宅都是吉祥的“住宅”。对建筑,从自然环境到人工的桥、路、亭、塔、门、窗、厅、堂、室等的建造,都力图表现儒家的理念与文化追求,无一不是体现了风水建筑文化是涵养温、柔、敦、厚之德的场所。这三个层次又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星座m.shenpowang.com)
儒家的风水书籍,在敦煌出土的风水书有唐代《宅经》残卷列有《孔子葬经》、《文王葬经》等参考书,宋代《地理新书》收录有《孔子葬经》、《管子葬经》、《孟子葬经》、《马融葬经》、《郑康成葬经》等。风水作为儒家精神文化的外部反映,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中国自古就有祭天、祭地、祭日、祭月、祭山川、祭草木的风俗,其中最重要的是祭祖先。这些都是从“万物有灵”的活体观念发展而来。中国建筑风水与此相适应,儒家对鬼神的基本原则是:“人神分离,绝地天通”。”祭神如神在”。“敬鬼神而运之”。“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的文化。商代尚鬼,周代尚祖先,敬天尊祖。到了西周成王、康王之时,一切归于人事,鬼神的色彩被冲淡了。所以中国自西周起,建筑文化的风水,是建立在一种环境活体、大地有灵、人神分离的观念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