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洞天、57福地—天柱山
星座网风水宝地之天柱山
安徽天柱山,中华历史文化名山,自古就有“南岳”之名。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登临天柱山封号“南岳”。道家将其列为第14洞天、57福地。天柱山又名皖山,安徽省简称“皖”由此而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是对天柱山雄奇景象的精彩描叙。
天柱山脚下的潜山县城是个人口不多的中等城镇,保留着不少明、清时期皖西南建筑风格的古民居。那斑驳的墙壁和长满青苔的绿瓦,似乎在诉说着经历过的沧桑岁月。我们来到县城内的博物馆——“皖光苑”,希望能从这里获取一些资料,以便打开天柱山寻古之门。
“皖光苑”以珍藏文物数量之多、价值之高被安徽省政府列为重点博物馆。在近10个展厅里,整齐地摆放着包括化石、遗迹、石刻、宗教、戏曲、人物等方面在内的各种文物近万件。据讲解员介绍,在天柱山境内,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我们迫不及待地奔赴各大遗址,追寻历史的踪迹。
天柱山地处大别山地区的潜山盆地,历史上地壳运动频繁,优越的地质环境给古生物化石的形成创造了先天条件。在山脚的黄铺、王河等地,我们惊奇地发现,出土过距今6000万年前古新世中晚期时代的古生物化石10多种。这些发现,在国内外考古界曾引起轰动。其中“东方晓鼠”化石的发现推翻了西方学者关于啮齿类动物起源于北美的论断,“潜山安徽龟”化石是我国迄今所发现的最早龟鳖类地史记录,而“原始更猴”化石的发现说明了天柱山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众多的发现,奠定了天柱山在考古界的重要地位。著名生物学家周明镇教授考察后赞扬“天柱山是古脊椎动物化石的宝地、亚洲哺乳动物的发源地”。
薛家岗文化遗址赫赫有名,它与河姆渡遗址齐名,同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在距县城仅7公里的王河镇永岗村。薛家岗文化遗址距今上至6000年前,下至唐宋,分三个文化层,即上层的唐宋文化层、中间的殷商文化层和下层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层。整个遗址出土文物2000多件,包括以石刀、石斧为代表的生产工具和以鼎、罐为代表的生活用具,其中13孔石刀为国内惟一。而陶球即埙的发现说明我们的祖先在6000年前就开始了音乐欣赏,同时也证实了天柱山是“埙”的发源地。至今,在当地的作坊中还保留着制埙的传统工艺。
天柱山的先民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曾创造出灿烂的历史文化。其中古皖文化、石刻文化、宗教文化、戏曲文化在全国享有盛誉。
早在春秋时期,天柱山属皖国封地。由于皖伯大夫体察民情,广施仁政,深受百姓爱戴。于是众人皆呼山为皖山,水为皖水,城为皖城,安微的简称“皖”就来源于此,天柱山也就成为安徽的发源地。今天“皖文化”被天柱山人展现得淋漓尽致,各种用“皖”命名的建筑和围绕“皖”的活动比比皆是。
天柱山早已声名鹊起,各路文人慕名而来。他们挥毫泼墨,寄情山水,于是便有了天柱山脚下的山谷流泉摩崖石刻群。这里你不仅能欣赏到王安石、黄庭坚、苏东坡等大家的手迹,还能欣赏到李公麟等大师的绘画。在这不到300米长的石壁上,竟聚集了从唐代到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石刻近300幅,仔细一看,这里还真是行、草、隶、楷、篆五体俱全,诗、词、文、图、赋形式各异的艺术长廊。山谷流泉摩崖石刻也以其石刻数量之多,品位之高,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实在天柱山的许多地方,都能见到许多名人的题刻。也许这是古人向今人传达感情的一种极好表现形式。
天柱山风景秀丽,山水交融,自古就是佛道两教的必争之地。佛教自南北朝传入天柱山就深受当地百姓敬仰,后禅宗第三代祖师僧璨正式驻锡此地。如今,三祖寺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寺内当年遗留下来的三祖洞、文化塔和佛教著作《信心铭》被誉为镇寺三宝。道教则较之佛教有着更深的历史渊源。从天柱山上的左慈炼丹房和炼丹台可以看出东汉时期天柱山就有了道教活动。而山下的真源宫、葛洪井等遗址说明了葛洪等人将天柱山的道教引向了深入。天柱山竟是道家的第十四洞天、五十七福地,五镇中的中镇。
说起天柱山,许多人都知道它是黄梅戏的故乡,可又有谁知这儿还是京剧的发源地。在京剧鼻祖程长庚纪念馆里了解到,程长庚为天柱山王河镇人,“徽班进京”的领袖。他在徽剧、汉调和昆剧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特长,逐步创造出了京剧这一国粹。因此,他被人们推崇为京剧的创始人。只有天柱山充满灵气的山山水水才能蕴育出程长庚这样聪颖睿智的京剧艺人,而京剧唱腔的厚重与空旷同样也体现了天柱山宽广的胸襟。 (星座m.shenpowang.com)
如果你还在愁到哪旅游最好,那不妨去天柱山看看吧!保准你一定不枉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