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帆个人资料,翁帆 杨振宇
星座网
翁帆个人资料,翁帆 杨振宇
中文名:翁帆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
籍贯:潮州
出生日期:1976年7月
身高:1.6米
配偶:杨振宁
毕业院校:汕头大学
学习经历:
中学就读于潮州的重点中学潮州金山中学。
1994年就读于汕头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英语B班。
2002年考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班
婚姻:
翁帆首次婚姻嫁给香港小职员
2004年12月24日:与杨振宁教授结婚
翁帆资料
翁帆,1976年7月出生在广东潮州,从[2-3]汕头大学毕业后,先是到汕头一家企业工作,但一个多月后就离开那家公司,到深圳一家高尔夫俱乐部工作。她在深圳工作了3年,其间,与香港一个普通公司的职员在香港办理了结婚手续,但这段婚姻只持续了不到两年就宣告破裂。此后翁帆选择报考研究生,并考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系硕士班。后与杨振宁结婚。并于2011年考入清华建筑学院读博士。
结缘大师
千里姻缘一线牵
1995年 杨振宁到汕头大学参加物理学家大会时与负责接待的翁帆相识;翁帆当时为汕头大学文学院英文系大一学生
2002年 翁帆结束了一段失败的婚姻后考入广外翻译系攻读硕士
2003年10月 杨振宁的夫人杜致礼因病去世
2004年2月 翁帆寄信到美国给杨振宁,之后几个月两人密切联络,逐渐熟识
2004年11月5日,杨振宁与翁帆在北京订婚,82岁的杨振宁突然宣布迎娶28岁的翁帆。以杨振宁的年纪和身份,作出如此“骇人听闻”的决定,直接引发了一场“地震”。
2005年1月 正式举行婚礼
相识过程
1995年暑假,汕头大学召开首届世界华人物理学大会,翁帆被学校选中,负责接待杨振宁、杜致礼夫妇。清纯可爱的她当时深得科学家夫妇的喜爱。此后多年,她和杨振宁夫妇偶有书信往来。2004年2月的一天,翁帆接到杨振宁打来的电话,邀请她到中文大学见面。见面前,翁帆还真有些激动与紧张:分别多年了,见到已经82岁的杨振宁教授,我是否应该上前搀扶他呢?让翁帆吃惊的是,面前的杨振宁教授精神矍铄,说话、思维和行动都很快,跟八九年前几乎没什么区别。翁帆紧张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了。这次见面,大家都很开心。因为翁帆没有像理科学生对学术泰斗那样拘谨,所以谈话显得轻松随意。
这次见面以后,杨振宁对翁帆难以忘怀,他孤独的心被这个率真的姑娘温暖了。接下来的日子,一有空闲,杨振宁就会忍不住拨打翁帆的电话。翁帆渐渐习惯了在课余时间接听杨振宁的电话,这成了她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时不能如期接到杨振宁的电话,她会有一种失落感。有一天,翁帆正在广州和好友逛街,杨振宁的电话又打来了,翁帆就对着电话说:“我正和上次跟你提过的那个朋友逛街呢。”被晾在一边的好友看出了苗头,打趣翁帆说:“杨教授是不是喜欢上你了?以他的身份和地位,如果不是喜欢上你,不会这么频繁地给你打电话。”翁帆羞得满脸通红。凤凰花开的香港5月,杨振宁邀请翁帆一起去石澳游玩。那天下着雨,石澳村通向海边有一段很陡的路。为安全着想,两人很自然地拉起手,走完那段路之后又马上松开。那时翁帆才发现,原来自己很喜欢杨振宁拉她的手。2004年7月,翁帆和好友在网上找了两名志同道合的“驴友”,一起到内蒙古旅行。在茫茫的草原,翁帆接到已到北京的杨振宁的电话。杨振宁进一步邀请她去清华大学他的“归根居”做客。每年,他有部分时间呆在清华,部分时间呆在香港。几天后,翁帆打车来到清华园,杨振宁已经吩咐保姆为翁帆准备好可口的饭菜。翁帆发现,多年的旅美生活,没有让杨振宁的生活方式西化,他十分传统。喜欢吃淮扬菜、喝红茶。两人交流多了,感觉彼此非常默契。 在北京短暂停留后,翁帆又去了山西旅行。那段时间,她常常心神不宁,面前老出现杨振宁的笑容。她意识到自己真的陷入爱情之中了,心里忽然很慌乱:这怎么可能呢?可静下心来想想,她认为杨振宁除了年纪大一点外,具备男人所有的魅力。她无路可逃,唯有向爱情投降。但她的内心仍旧很担心,毕竟两人相差54岁。回到广州,翁帆整颗心都已留在杨振宁那里。心里装着甜美的爱情。她常常有写英文诗的冲动,写完后就把诗通过电子邮件发给杨振宁。杨振宁总是把诗歌修改了又传回来。后来,翁帆把几首自己喜欢的诗贴在网上。香港中文大学的几位翻译系博士看后评价说:翁帆在英文诗歌的韵律和美感方面,的确很有天赋。在相思中受煎熬的两个人,好不容易等到2004年“十一”黄金周。杨振宁和翁帆商议好,一起去距离广州不太远、人又不太多的广西北海旅行。杨振宁知道翁帆喜欢拍照,特地送给她一台松下数码相机。蓝天白云大海间,留下这对忘年情侣的足迹。翁帆穿着最喜欢的Mickey休闲装,与杨振宁一起骑双人自行车,在椰林小道中快乐地穿行。
幸福结婚
从北海回到北京几天后,杨振宁就通过电话向翁帆求婚。翁帆在广州接到求婚电话。撒娇说:“哪有向人求婚不送玫瑰的?”杨振宁连忙笑着许诺:“下次见面一定补给你。”2004年11月,翁帆特地回了趟潮州老家。翁帆的家境很好,翁帆的父亲翁云光向来最宠爱翁帆,那天,翁帆轻轻地向父母讲了自己与杨振宁的事情。翁云光夫妇着实大吃一惊。翁帆只得慢慢地解释、说服。开明的父母最终同意了女儿的选择。父母一点头,翁帆立即把好消息告诉杨振宁。第二天,杨振宁就向人打听应该在哪里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这 才得知像他这样的美籍华人,必须到女方的户口所在地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他赶紧打电话给翁帆,让她准备准备。晚上,他们商定好分别给朋友写邮件分享他们的喜事。 接到他们邮件的朋友都很激动,第二天一早,香港中文大学的教授神秘地议论着老朋友杨振宁的新鲜事,整个上午都没法工作。可就在这些教授一心要为杨振宁保密时,新加坡媒体却报出了杨翁订婚的消息。媒体一下子紧紧“咬”住翁帆,弄得她连手机都不敢接。2004年12月22日,杨振宁和翁帆飞抵汕头。翁帆的父母早已等候在宾馆。杨振宁称他们为“翁先生”、“翁太太”。而翁帆的父母则称呼杨振宁为“杨教授”。2004年12月24日上午,杨振宁和翁帆由弟弟杨振汉夫妇陪同前去领取结婚证。杨振宁和翁帆保持着两米多的距离,一前一后走进民政局的大门。春节期间,杨振宁陪翁帆回到广州,特地宴请翁帆在广州的朋友,并把朋友们带到他们下塌的白天鹅宾馆,看他们自己拍摄的DV。杨振宁特别喜欢拍摄DV。翁帆取笑他“有做导演的欲望”。两人出去玩的时候,杨振宁常常“指挥”路人替他们拍摄,还像导演一样喊“开始”、“停”。杨振宁对翁帆的朋友特别细心、友善,和这群年轻人打成一片。他很小心地询问年轻人对他们二人的结婚有何看法,听到祝福的话语后,又风趣地问:“那你们的父母对你们男朋友的年龄限制是不是放宽了许多?”
两人结婚后,翁帆将自己的毕业论文题目换成《论许渊冲的诗学翻译思想》。许渊冲是北京大学的著名教授,是杨振宁当年的清华同学。做论文的过程中,翁帆读了许教授的大量作品,并有机会向许教授亲自求教。尽管翁帆写作毕业论文的时间有点仓促,但她还是很认真地完成了,也得到了导师的好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对研究生论文实行匿名评审,请校内校外各一名专家对每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进行评审,两位专家对翁帆的论文都给予较高评价,论文成绩良好。以前,翁帆的生活方式倾向西式:她喜欢喝咖啡,深夜还和朋友在网上聊天,早上起得很晚。婚后,她渐渐把自己的作息时间调整得和先生一样,早睡早起,很有规律,白净的皮肤日渐红润、有光泽。 杨振宁翁帆婚后生活精致入微
一般来说,他们每天早上8点准时起床,香港的家里没有请保姆,翁帆就自己动手准备两人的早餐:两杯牛奶、几片烤面包、两个煎蛋,简单而有营养。吃过早餐,杨振宁去学校上班。这几年,他的工作主要是利用自己的国际影响力,为香港中文大学和清华大学引进学术顶级人才、筹款发展高等学术研究工作。近一年时间,他已为清华筹到1000万美元,还把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华裔学者、当今计算机方面的全球权威姚期智聘到清华大学。先生上班去后,翁帆就在家里看书、修改论文。中午12点,夫妻俩吃一点简单的午餐,然后午休。下午两点多,夫妻二人各自工作。晚餐一般安排在6点半左右。在北京,家里有保姆帮着做。在香港,翁帆有时自己做,多数时间到外面吃。杨振宁很喜欢香港酒楼里的餐后甜品,翁帆则不敢多吃。傍晚两个人在校园散步,他们总是亲密地手拉手,而且十指相扣,杨振宁给翁帆讲一些国际著名的物理学家的故事,或者讲他从前和家人到世界各地旅游的故事,翁帆温顺地听着,感觉温馨而满足。晚上,两人坐在沙发上听音乐、看碟。他们租了《人间四月天》的VCD来看。两人还喜欢看历史剧。翁帆看过《孝庄秘史》,觉得不错,便推荐给扬振宁看。前些日子,他们听着古典乐曲,坐在小沙发上阅读畅销书《达芬奇密码》 ,一起讨论里面的惊险情节。
平静生活
杨振宁一直喜欢穿淡黄、浅粉等明快色调的T恤,还喜欢扎上皮带,显得很年轻、有精神。翁帆逐渐放弃原来喜欢的休闲打扮,转向更淑女、更稳重的装扮。
因为公寓在香港中文大学的山那边,出门都要自己开车。他们开的还是1980年杨振宁买的那辆日产车,有点像电影《亨利传奇》里的那种老爷车,用了近20年,有时开到闹市里,回头率很高,因为香港几乎无人开这么旧的车。杨振宁总是自己亲自开车,他反应很快,泊车技术也很好。香港石澳旁有个小岛,空闲的时候,杨振宁和翁帆会开车去玩。扬振宁开车时,翁帆总是坐在旁边的副驾驶位置上温柔地注视着先生。杨振宁很喜欢翁帆的目光,感觉像一束柔和的灯光打在自己的身上,安全而温暖。翁帆的一个多年好友也说:“翁帆看杨振宁的目光绝对前所未有的温柔。”对今后的打算,翁帆希望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先生,整理先生的学术资料和讲稿。有朋友问翁帆:“是否准备生孩子做妈妈?”翁帆说:“顺其自然吧。” 2005年4月,杨振宁和弟弟杨振汉、杨振平一起带着妻子爬黄山。杨振宁虽然快83岁了,可爬山时一点儿都不吃力,翁帆几乎是被他拉着走的。杨振宁开玩笑说:“帆帆,虽然我腿脚都很灵便,但我还是喜欢牵着你的手。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拉着你的手感觉很踏实!”一路上,翁帆声音轻柔甜美,语速很慢,普通话中夹着英文。杨振宁不时取笑她带有淡淡潮州口音的普通话。翁帆告诉朋友们,黄山之行,让她最感叹的一点是:身体好对人太重要了。她说杨振宁一家人的身体特别好,虽然都年过古稀,但全都很轻松地登上了黄山。翁帆和杨振宁的家人相处得很融洽,每当杨振宁的孩子从美国打电话过来,翁帆会接过话筒和他们聊上几句。2005年6月初,翁帆的硕士毕业论文顺利通过了。回到北京后,她报名参加了法语班,她希望把这门学了几年同时又非常感兴趣的语言学得更好。她还准备买一台钢琴,希望未来能闻着院子里的花香,弹着钢琴,甜美地与先生过平静的日子。
称翁帆是甜蜜的天使
对杨振宁和翁帆从相识到走入婚姻殿堂,杨建邺专门以《上帝的礼物》章节进行了描写。2003年冬天,80多岁的杨振宁意外地得到上帝赐给他的一位安琪儿翁帆。当时,许渊冲教授送了他们一首诗:“振宁不老松,扬帆为小翁。岁寒情更热,花好驻春风。”
2004年11月,杨振宁突然给极少数几位亲友发送一封电子邮件,告知他订婚的消息:“我发现现在已是一个成熟女人的翁帆,依然保有9年前致礼和我特别欣赏的率真。我最近写的一首关于她的诗,其中有下面的几句:没有心机而又体贴人意,勇敢好奇而又轻盈灵巧,生气勃勃而又可爱俏皮,是的,永恒的青春!我也知道,虽然在岁数上已经年老,在精神上我还是保持年轻。我知道这也是为什么翁帆觉得我有吸引力的部分原因。”杨振宁还写道,“噢,甜蜜的天使,你真的就是……上帝恩赐的最后礼物,给我的苍老灵魂,一个重回青春的欣喜。”
赞成翁帆将来再婚
杨振宁曾对媒体坦诚,如果没有与翁帆结婚,也可能和别的女士结婚。他曾举例说,英国数学家哈密顿在太太去世后,过了相当漫长的孤独日子,甚至书页上都有饮食的污渍。杨振宁说,他不要过那样的日子,不要过老年孤独生活。
杨振宁2006年曾公开谈到,两人结婚之初就曾谈及再婚,翁帆当时不高兴地说道“我当然不会,你怎么可以这样讲!”杨先生则说,人生非常复杂,没有绝对的对与不对。赞成你将来再婚,是年纪大的杨振宁讲的,年纪轻的杨振宁,希望你不再结婚。
杨振宁在港度过90大寿 与妻子翁帆感情甜蜜
人民网9月17日电 据香港大公报消息,九十岁的杨振宁,除了听觉稍差之外,完全没有一点龙钟老态,依旧思路清晰、反应敏捷,而且精力充沛、记忆力惊人,他的生日是在一整天繁忙的活动中度过的:
昨天上午十时正,中大先为杨教授举办“科普讲座”,由中大物理系杨纲凯教授主讲“希斯玻色子与杨米理论”。“杨米理论”是杨教授与好友、美国物理学家米尔斯合作研究创立的“规范场论”,识者都认为其重要性绝不在“宇称不守恒”之下,杨教授为此应得第二次诺贝尔奖。
讲座及午餐过后,第二项活动是学术研讨会,由下午三时到六时,六位讲者分别从不同角度介绍杨教授的学术成就,杨教授自始至终兴致勃勃的参加。
白天两场学术活动结束后,紧接着就是酒会及晚宴。杨教授一点不用休息,偕同翁帆愉快地与宾客一一握手及拍照留念。晚宴直至晚上十时半才结束,期间有致词、切生日蛋糕、致送礼品、欣赏表演、放映短片、往来祝酒……,杨教授可能是全场精力最好的一位。
沈祖尧“胃镜”初识杨教授
中大校长沈祖尧在晚宴上致词,他说:“五年前,在杨教授的八五华诞庆祝晚宴上,刘遵义校长代表中文大学跟杨教授约定了五年后再一起庆祝。转眼之间,五年很快就过去了,社会跟大学也经历了不少变迁,但杨教授跟中文大学的情谊却是永恒不变。”
“杨教授于一九五七年以‘宇称不守恒’理论获取华人首个诺贝尔物理学奖,震惊世界。他的知识渊博,他的坚毅不朽,在过去的九十个年头中充分表现了出来,为世人所赞叹和学习。而杨教授跟香港中文大学的渊源则始于一九六四年应中文大学邀请来港演说,那时候的观众都为杨教授的演说着迷,并送上如雷的掌声。至今四十八年过去了,但中大人给杨教授的掌声却从未中断过。杨教授在一九八六年起出任中大博文讲座教授,为莘莘学子讲学,传承知识,贡献良多,并于一九九七年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学位。”
“杨教授于二○○○年成立了‘杨振宁奖学金’,表扬研究及学术成绩优秀的中大同学,直到目前为止,已有二百零九名本科生及十五名研究生获得该奖学金。除此以外,杨教授于一九九九年把所有珍贵奖项,包括诺贝尔奖章,以及学术文章及著作都慷慨送赠中文大学,大学亦因此成立了‘杨振宁学术资料馆’,让科研学者可以进行系统性研究。凡此种种均可见杨教授对中大深厚的情谊,让我们深感荣幸。”
沈祖尧最后还提出:“今天,我们聚首一堂祝贺杨教授的九秩荣庆,表达我们对他的尊敬和爱护。我希望可以得到杨教授承诺,五年后让我们为他九五华诞祝寿,再在二○二二年,为杨教授的百岁寿辰举行盛大的庆祝。让我在此代表香港中文大学,祝杨教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生日快乐!”
在致词中,沈校长还说出了一些有趣的轶事。原来,沈校长首先认识的是杨教授的胃。二○○六年,杨教授在港肠胃不适入院,时任医学院内科教授的沈祖尧为他进行胃镜检查,结果证实只是小毛病,但沈祖尧惊讶地发现:当时已年过八旬的杨教授竟然有一个“十分年轻的胃”!
病愈后的杨振宁请他吃饭,席间杨教授最感兴趣的话题是“幽门螺旋杆菌”。沈祖尧说,他在小学课本上读过杨振宁的故事,想不到有机会和“故事”中的人一起吃饭。
短片见证真挚美好感情
宴会上放映了两段杨振宁和翁帆在北京清华园和香港石澳海滩上的短片。清华园桃花盛放,石澳滩头海天一色,片中翁帆问杨振宁:“Darling,你今天快乐吗?”杨教授回答:“我很快乐。”
片中真挚美好的情愫令人感动。而不少来宾亲友都认为,杨振宁在夫人杜致礼去世后与翁帆展开第二段婚姻,是一个好的选择,翁帆的朝夕相伴和无微不至的照顾,是他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原因。
宴会的“压轴”节目,由杨振宁主持,他没有冗长的发言,而是放映了纪录他九十载人生道路的照片,每放映一张照片就会带出一段小感言或小故事,来宾都深受吸引。
其中一帧一九七三年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会见的照片,杨振宁忆述说,两人谈了一个多小时,工作人员一再进来催促:当时毛身体已欠佳,坐在沙发上一时站不起来,他叫杨“你拉我一下”,然后拉着杨的手说,我年轻时也很想搞科学,做出贡献,但没有成功,我很高兴看到你能够成功。
九旬人生幸运拥有一切
照片放映末段,杨教授引用了莎士比亚晚年的一段话:人生就像七幕戏,第七幕就是最后的一幕:没有牙齿、眼睛看不见、味觉消失,一切也都没有了。 (星座m.shenpowang.com)
杨教授说,我现在也应该是人生的“第七幕”了,但我还有牙齿、眼睛看得见、味觉也还在,而且我还有一切,“所以我觉得,我的人生是很幸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