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氏的郡望堂号
星座网郡望即地望、郡姓。 “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国范围内的名门大族。
堂号,本意是厅堂、居室的名称。堂号是家族门户的代称,是家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同姓族人为祭祀供奉共同的祖先,在其宗祠、家庙的匾额上题写堂名,因而堂号也含有祠堂名号之含义,是表明一个家族源流世系,区分族属、支派的标记;是家族文化中用以弘扬祖德、敦宗睦族的符号标志;是寻根意识与祖先崇拜的体现。
所以,堂号和郡望一样,都是中国姓氏文化中特有的范畴。也是中国人进行寻根问祖时不可不先熟悉的一个概念。
郡望
九江郡:九江在秦朝时期属九江郡(今江西九江),汉朝时期为柴桑、浔阳两县地。晋朝时期(公元265~316年)置江州,隋朝时期(公元581~618年)改为九江郡。唐朝时期(公元618~907年)又复为江州,宋朝因之。明、清两朝均为九江府治。自南唐以后至明、清诸朝,县治均在德化。中华民国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改为九江县。中华民国六年(丁巳,公元1917年)设为九江市。
汝南郡:西汉高祖刘邦四年(戊戌,公元前203年)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包括偃城县、上蔡县、平舆县、项城县一带地区,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移治至平舆(今河南平舆)。元至元三十年(癸巳,公元1293年)改蔡州为汝宁府,成为河南行省八府之一。明沿元制,明成祖朱棣封藩四子于此,称崇庄王,在此传十一世。清朝时期仍为汝宁府。民国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废府,改为汝南县。民国十三年(甲子,公元1924年)另置河南省第八行政督导专员公署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曾设汝南专署,1950年建汝南市,1951年市合并于汝南县。现为汝南县即汝南县城,隶属驻马店地区。
庐江郡:秦朝时期为九江郡,在楚汉之际分出一部分为庐江郡,汉朝时期名为舒。隋朝开皇年间(公元581~600年)置庐江县,治所在舒(今安徽庐江),其时辖地在今安徽省长江以北庐江一带。
高安郡:亦称筠州、建成县、多聚县、高安市。高安素有“赣中明珠”之称,公元前201年建县,距今已有两千二百多年历史。高安山川隽秀,土地富饶,资源丰富,文化灿烂。古老、美丽、充满机和活力的高安,像一颗璀璨明珠,闪烁在赣中大地。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高安境内便有人类居住与活动,距今四千多年。1977年江西省博物馆在高安开展下陈遗址调查,首次考证了这一史实;1982年文物普查时,又相继在相城一带发现了矿山、反泉、消水洞、漳浒、山背、严家山等处遗址,其年代略晚于下陈遗址,相当于青铜器时代,即西周至春秋时期。据已有的文字记载,高安原是古三苗活动之地。春秋时属吴国管辖范围,越灭吴属越。战国时楚灭越属楚。秦始皇二十四年(戊寅,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后,高安属九江郡。汉高祖初改九江郡为淮南国,遂属淮南国豫章郡。高安建县始于汉高祖六年(庚子,公元前201年),取名建成。建成县管辖的范围相当于今高安、上高、宜丰、万载四县(市)全境和樟树市一部分。西汉元始四年(甲子,公元4年)改建成县为多聚县。东汉建武元年(乙酉,公元25年)恢复旧名;汉中平年间(公元184~189年),从建成县划出一部分设置上蔡县(今上高县)。东汉末年,三国鼎立,建成县属孙吴。孙吴黄武年间(公元222~228年)又从建成县、上蔡县分别划出一部分设置宜丰、阳乐(今万载县)两县。晋朝及南朝时期,建成县仍属豫章郡。隋朝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隋王朝统一全国,废望蔡(即上蔡),并康乐(即阳乐),宜丰复入建成,是时改豫章郡为洪州,遂属洪州;隋大业初年(乙丑,公元605年),废州复置郡,建成县仍属豫章郡。唐朝改郡为州。唐武德五年(壬午,公元622年),为避太子李建成名讳,改建成为高安。据《太平寰宇记》载:“地形似高而安,故名”。同时在高安设置靖州,恢复望蔡、宜丰、阳乐三县,增设华阳县,连同高安,五县悉统于州。唐武德七年(甲申,公元624年),先改名米州,继改名筠州;唐武德八年(乙酉,公元625年)废靖州,将望蔡、宜丰、阳乐,华阳四县并入高安县,隶属洪州。五代十国时期,高安先属吴政权、后属南唐政权所辖。吴越保大十年(乙酉,公元925年)复置筠州,领高安、上高、万载、清江四县,高安是筠州治所。北宋大平兴国六年(辛巳,公元981年),从高安、上高分别划出一部分设置新昌县(今宜丰县)。宋绍兴十三年(癸亥,公元1143年),筠州改名高安郡,五年后复名筠州。宋宝庆元年(乙酉,公元1225年),因“筠”字与宋理宗赵昀名同音,且恰逢州治后山的碧落堂发现一株十四茎灵芝草,视为祥瑞之兆,乃改筠州为瑞州,高安仍是县名,为瑞州治所。元朝改州为路,高安归瑞州路治。明、清两朝改路为府,高安归瑞州府治。民国三年(甲寅,公元1914年)全省划为四道,高安隶属庐陵道。民国十五年(丙寅,公元1926年)废道,高安直属省管。民国二十一年(壬申,公元1932年),全省划为十三个行政区,高安隶属第一行政区。民国二十四年(乙亥,公元1935年)全省缩为八个行政区,高安隶属第二行政区。民国二十八年(己卯,公元1939年)全省扩为十一个行政区,高安仍属第二行政区。民国三十一年(壬午,公元1942年)全省调整为九个行政区,高安改属第一行政区。1949年7月10日,高安解放,同年7月14日成立高安县人民政府,隶属于江西省人民政府南昌分区督查专员公署管辖。1959年1月南昌专员公署改名为宜春专员公署,高安县隶属宜春专员公署管辖。此后,宜春专员公署于1968年2月改为宜春地区革命委员会、于1978年7月改为宜春地区行政公署,高安县仍隶属于其管辖。1993年12月8日,国务院批准高安撤县设市,高安市为县级省辖市,由宜春地区(2000年5月改为宜春市)代管。
堂号
九江堂:以望立堂。
汝南堂:以望立堂。
庐江堂:以望立堂。
高安堂:以望立堂。 (星座m.shenpowang.com)
恩荣堂:资料有待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