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姓的姓氏起源

星座网  

第六个渊源:源于荀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荀林父,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荀林父,字伯,世称荀伯,春秋中期晋国正卿,中军元帅,名将。荀林父后来因出任中行之将,故以中行为号,亦称中行伯、中行桓子。

荀林父活动在晋文公姬重耳、晋襄公姬欢、晋灵公姬夷皋、晋成公姬绥、晋景公姬獳(姬孺)时期(公元前636~前581年),为五朝重臣。荀林父之父亦为大夫,为晋文公执政时期的上卿赵盾属下,事迹不详待考。

在晋文公建立霸业的事业中,荀林父即崭露头角,周襄王姬郑十九年(晋文公三年,公元前633年),著名的“城濮之战”前,荀林父担任晋文公的御戎(驾驶国君戎车之战将)。周襄王二十年(晋文公四年,公元前632年),晋文公“作三行(三支步兵队伍)以御狄”,荀林父就担任了中行即中军的主将。

其后,荀林父历任上军佐、中军佐,至晋景公执政时期出任中军元帅,主持国政。

周襄王三十二年(晋灵公元年,秦康公嬴英元年,公元前620年),秦、晋之间爆发“令狐之战”。晋军大将先蔑逃到秦国,原因是晋文公死后,晋国贵族们讨论立嗣君,都主张立年长的,派先蔑出使到秦国迎接公子雍。后因穆赢(文公夫人)大闹朝廷并指责朝臣“舍适嗣不立,而外求君”,执政的赵宣子等就背弃先蔑而立了晋灵公(太子夷皋)。

在先蔑出使秦国的时候,荀林父就曾劝阻他,说:“夫人和太子还在,反而到外边去求国君,这一定是行不通的,您不如借口生病而辞谢不去,免得祸患降临到您身上。在一起做官就是寮,我曾经和您同寮,岂敢不尽我的心意呢?”先蔑却没有听从。等到先蔑逃亡出国,荀林父将他的妻子、儿子和器用财货全部送到秦国,说:“这都是为了同寮的缘故。”

周定王姬瑜七年(晋成公七年,楚庄王芈旅十四年,公元前600年),晋国与楚国争强,荀林父率军伐陈以救郑,并击败了楚国军队。

周定王十年(晋景公三年,楚庄王十七年,公元前597年),荀林父担任中军元帅,执掌国政,率军与楚国进行“邲之战”(今河南荥阳)。当时荀林父统兵救郑国,到黄河,了解到郑国已和楚国讲和,就想回师。而当时军中将领之间意见分歧,中军副将先彀擅自率所部渡河,荀林父不得已,被迫令全军尽渡,驻军于邲。楚军由楚庄王亲自统领,楚庄主起初无意与晋军决战,后采纳伍参的意见,认为荀林父新主中军,号令不行,他的副手先彀刚愎不仁,不肯听从命令,他们的三个统帅,也各自主张,因此打起仗来,晋军必败。楚庄王认为伍参言之有理,遂命孙叔敖挥军北上,与晋军决战。而当时荀林父无意与楚军决战,遂派魏锜、赵旃先后赴楚军请盟,但这二人因与荀林父有私怨,就想挑起事端,要荀林父的好看,于是反而擅自向楚军挑战。孙叔敖见晋军前来挑战,决意先发制人,当即命左、中、右三军及楚庄王亲兵布好阵式,掩袭晋军。荀林父不意楚国大军突进,惊慌失措,下令晋军全部渡河后退,还击鼓宣布说:“先渡河者有赏。”结果中军、下军争相上船,先上船的用刀乱砍攀登船舷的其他兵将手指,船中的断指多得可以用手捧起来。整个晋军只有上军因主帅士会早有准备,得以不败。

荀林父在这次大战中指挥不力,未能说服主要将领服从他的命令,也未能约束全军统一行动,结果惨败。回国之后,荀林父请求处自己以死罪。晋景公因为晋军在“邲之战”中惨败,十分恼火,就打算答应荀林父的要求。但当时大夫士贞子劝谏说:“不行,城濮那一仗,晋军三天吃着楚军留下的粮食,文公还面有忧色,左右问有了喜事为什么还忧愁?文公说是因为楚国的子玉还在。等到楚国杀了子玉,文公才喜形于色,说:‘没有人能再来害我了。’这是晋国的再次胜利,也是楚国的再次失败;楚国由此两世不能强盛。现在上天惩戒晋国,如果杀了林父以增加楚国的胜利,恐怕会好久使人们不能强盛吧!林父事奉国君,进,想着竭尽忠诚;退,想着弥补过错,是国家的干城,怎么能杀他呢?他的战败,如同日月之蚀,哪里会损害它的光明!”

于是,晋景公宽宥了荀林父,并让其官复原位。其后,荀林父接受教训,注意使全军贯彻一个明确的军事意图,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后来,荀林父又指挥了一次示威性的伐郑,目的是威胁郑国脱离与楚国的同盟,并与晋国重修旧好,很出色地完成了这个任务。

周定王十三年(晋景公六年,公元前594年),荀林父率军攻灭了赤狄的潞氏(今山西潞城),为此,晋景公赏赐他“狄臣千家”。这是荀林父在其政治军事生涯中建立的最后一次勋绩。

荀林父有个孙子叫荀阁,他以其祖父功高望重,遂用其祖父之字“伯”为姓氏,称伯阁,其后裔子孙乃称伯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七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战国末期楚国术士南公,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指出:“南公氏、南伯氏,同称之别也。”

在史籍《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南公,亦称南伯,因居于楚国的南公邑(今河南周口淮阳,一说江苏泰安)而得名。

南伯是当时最有名的楚国阴阳学家,也就是著名的术士,以观天象、卜阴阳、相面而专长。他在秦王朝最兴盛的时候就预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秦始皇当年就曾对宰相李斯说:“朕身为天下之主,不能不为天下的太平着想。故楚国那从不读书的刘、项,据商公子(商鞅的后代,待考)所云,正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中的两户。一户姓刘,出了个叫刘邦的人;一户姓项,出了个叫项羽的人。李爱卿,朕为你杀了赵高,你就为朕把这两个楚人杀了吧。”

李斯当时不假思索,立即朗声应道:“诺!”

然而,秦始皇没能实现他除掉赵高的愿望,李斯也未能杀掉项羽和刘邦。而且李斯由于不懂得激流勇退,最后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三户,南伯指得是楚国的昭、屈、景三大姓的后代族人。秦始皇灭楚国,其芈姓熊氏君族虽衰没,但其他的豪族大姓依然具有相当的实力,其中的项、刘、陈三氏中的项羽、刘邦、陈胜后来果然起兵反秦,最终灭了秦王朝。后世人以南公之语精简为“亡秦三户”,用于指不畏强暴,奋起推翻黑暗统治之事。

在南伯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称号为姓氏者,称南伯氏、南公氏,后多省文简化为单姓伯氏、南氏、公氏等。如今已经没有南伯氏、南公氏这两个复姓了。

第八个渊源:源于复姓,出自伯字开头的复姓,属于省文简化为氏。

在中国早期的历史上,有许多以“伯”字开头的复姓,如伯成氏、伯常氏等,这些复姓后来很少能够见到,极可能是由于他们的后人将复姓简化成了单姓伯氏,形成另一伯氏族群。

第九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记载:

⑴.蒙古族巴林氏,或言以地为姓,或言内扎萨克以部为氏,出自元朝时期大将、丞相伯颜的后裔,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叶赫乡南部)、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巴林(今黑龙江伯力、俄罗斯哈布罗夫斯克)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arin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伯氏、潘氏、詹氏、白氏等。

⑵.蒙古族伯苏氏,源出元朝时期别速惕氏后裔,世居喀喇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eisu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伯氏、谢氏、苏氏等。

第十个渊源:源于回族,出自著名回族先人伯笃·鲁丁,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回族伯氏,源出元朝时期广西桂林肃政廉访副使伯笃·鲁丁。

伯笃·鲁丁,字至道,汉名鲁至道,答失蛮人(Dnishinsand,有学识者),著名元朝政治家,诗人。

伯笃·鲁丁于元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中进士,元至元三年(公元1337年)到广西任肃政廉访副使。元至正元年(公元1341年)由礼部侍郎迁秘书太监。其后,伯笃·鲁丁还担任过一些其他的职务,如赣州路达鲁花赤、建州路达鲁花赤等。

关于伯笃·鲁丁的生卒年不详。不过,虽然在史籍《元史》中没有为他立传,但有其它史料记载的辅示,人们还是能够知道他在后来的元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出任了福建漳州路总管,据此推测,伯笃·鲁丁的生活年代当在公元1300~1360年间,终年约六十余岁。

伯笃·鲁丁的后裔子孙多改汉姓为伯氏、鲁氏等;又因“伯”与“白”对音,后多改为谐音的白氏(如其十九世孙白崇禧),但依然有称伯氏者,如今福建漳州龙海的伯氏家族,皆世代相传至今。

第十一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伯力氏,亦称巴拉氏、巴哩氏,满语为BariHala,汉义“弓、豌豆”,世居哲鲁(今黑龙江下游)、库叶(今俄罗斯库叶岛)、科尔沁(今内蒙古东部通辽地区、吉林西部一带),后有蒙古族、赫哲族、费雅喀奇勒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伯氏、博氏等。

⑵.满族伯特氏,亦称拜格氏,源出金国时期称女真伯德部,以部为氏,为奚族后裔,满语为BaigeHala,世居拜格山(今黑龙江呼玛盘古),所冠汉姓多为伯氏、卜氏等。

⑶.满族瑚锡哈哩氏,亦称祜什哈礼氏、瑚克沙哈里氏,以地为氏,满语为HusihariHala,世居瑚锡哈理(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乌苏里斯克)、依兰费尔塔哈(今吉林市西南二百五十公里处)、三姓(今黑龙江依兰)等地。后有赫哲族、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华氏、关氏、胡氏、扈氏、伯氏等。该支伯氏鼻祖为瑚锡哈哩·伯麟,满洲正黄旗人,翻译举人出身,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授盛京兵部侍郎,累官云贵总督氏、都统、体仁阁大学士,为一代名臣。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汉化姓氏者,称伯氏,世代相传至今。

⑷.满族伯苏特氏,亦称白苏特氏,满语为BeisutHala,世居佛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二道村),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白氏、伯氏、苏氏等。

第十二个渊源:源于锡伯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星座m.shenpowang.com)

锡伯族伯佳氏,亦称白佳氏、拜佳氏,有学者指出其先祖本为汉族,在东汉晚期被乌桓民族裹胁入辽东地区,逐渐成为锡伯族人,世居佛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二道村)、乌鲁特(今内蒙古东南部兴安盟地区)、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等地,后有满族、蒙古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伯氏、白氏等。

上页 下页

加载全文
相关阅读
查询工具
观音灵签 关帝灵签 姓名打分 姓名配对 生日密码 生命灵数 月老灵签 生肖配对 星座查询 星座配对 生日算命 周公解梦 苏珊米勒 星座性格 最佳配对 生日性格
为您推荐

夏瑜2025年星座运势 · 12星座行动指南

2025运势

百家姓全文

百家姓全文

百家姓

从姓名笔画数看人生吉凶,赶紧来数

从姓名笔画数看人生吉凶,赶紧来数

百家姓

一大波好玩的名字来袭,你的名字旺你吗?

一大波好玩的名字来袭,你的名字旺你吗?

百家姓

姓名属土最吉利的五十个字

姓名属土最吉利的五十个字

姓名知识

使用三才五格起名的正确打开方式!

使用三才五格起名的正确打开方式!

姓名知识

对爱情不利的名字组合

对爱情不利的名字组合

姓名知识

名字中啥样的字眼会带有克妻症

名字中啥样的字眼会带有克妻症

姓名知识

名字看你是否是位好妻子

名字看你是否是位好妻子

姓名知识

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的名字

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的名字

姓名知识

怎么知道名字好不好

怎么知道名字好不好

姓名知识

趣谈名字外象之运

趣谈名字外象之运

姓名知识

什么样的名字对运势有影响

什么样的名字对运势有影响

姓名知识

↑上拉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