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为猴的著名帝王:南唐烈祖李昪
星座网南唐烈祖李昪(888年—943年),字正伦,小字彭奴,徐州人,五代时期南唐建立者。原称“徐知诰”,是南吴大臣徐温养子。李昪在位期间,勤于政事,并兴利除弊,变更旧法;又与吴越和解,保境安民,与民休息。然而因服用方士丹药中毒,个性变得暴躁易怒。升元七年(943年)背上生疮,不久病情恶化去世,谥光文肃武孝高皇帝,庙号烈祖,子李璟继位。
南吴时期
李昪(888年—943年),字正伦,小字彭奴,徐州人,五代时期南唐建立者。本为孤儿,为杨行密于争战中所掳,并以为养子,而杨行密诸子不能容,遂将其给予徐温(一说为徐温所掳,并以为养子),并改名徐知浩。
南吴时期,因功累升升州(今江苏南京)刺史、润州(今江苏镇江)团练史,徐知诰为政宽仁,又能节俭自处,奖励农桑,因此府库充实。当时,徐温居升州,并以徐温长子徐知训居南吴都城扬州(今江苏扬州)控制南吴政权,天佑十五年(918年)徐知训因骄傲荒淫为朱瑾所杀,徐知诰就近自润州渡长江平变,自是徐温乃以其代替徐知训留扬州,日常政事皆由徐知诰处断。
徐知诰在扬州,一反徐知训的作为,恭敬事奉吴王杨隆演,并且谦卑对待士大夫,对待部属宽大,生活十分俭仆,并以宋齐丘为谋士,改革税制,因此国家遂渐富强,人心归附。
登上帝位
南吴顺义七年(927年)徐温去世,徐知诰与徐温亲子徐知询争权,徐知诰趁徐知询入朝的机会,将其扣留,自此完全掌握南吴政权。天祚元年(935年),进封齐王。天祚三年(937年),改名徐诰。同年,篡夺南吴政权,即皇帝位,建立南唐,改年号升元。升元三年(939年),恢复原姓,并改名李昪。
李昪登帝位后,勤于政事,并兴利除弊,变更旧法;又与吴越和解,保境安民,与民休息。然而因服用方士丹药中毒,个性变得暴躁易怒。升元七年(943年)背上生疮,不久病情恶化去世,谥光文肃武孝高皇帝,庙号烈祖,子李璟继位。
文艺爱好
李昪在青年时代就“以文艺自好”,崇文重教,他的身边不乏文人雅士,所谓“谈笑有鸿儒,往事无白丁”。当政后非常重视征集文献图集,他将从各地征集的三千多卷图书,收藏在他治理升州时设置的“建业书房”,为南唐日后成为“文献之地”开了先河。
重视教育
李昪对教育的重视也为后世称道,除在京师秦淮河畔设“国子监”,兴办太学、小学,培养国子博士和四门博士外,还在庐山五老峰下白鹿洞建置学馆,号曰:“庐山国学”或“白鹿国”,以国学大师李善进为白鹿洞主掌教,置学田,聚徒授业,从学者数百,著名诗人江为、伍乔、刘洞等人曾在此求学。流风所及,应者众多,境内各州县亦争相效仿,兴办官学施教,私家书院和村舍私学也蔚为大观,南唐成为文化教育的重镇。
政治主张
李昪深知创业艰难,守成更为不易,在治理国政上礼贤下士,寻求为政之道,并能虚心接受。由于连年征战,从中原一带流落江淮的难民很多,李昪对此积极妥善安置,实行轻徭薄赋政策,使南唐社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一跃成为“十国”中的强者。
人物品质:勤俭节约
徐知诰值得称赞的要数他的节俭了,称帝后他也没有改变这种良好的习惯。穿的鞋是草编的,洗脸用具也是铁制品,没有什么金盆银盆。暑热天气时就睡在用青葛布做的帷帐里面,左右听候使唤的只有一些老而丑的宫人,他们穿的衣服也是粗布做的,至于绫罗绸缎极少见到。徐知诰还很勤于政事,有时日夜连续地批阅奏章,设宴奏乐之类享乐的事也很少做,为大臣们做出了表率。但对于为国牺牲的人他毫不吝啬,一般都给家属三年的俸禄。对于农田的赋税也尽量公平,他派使者到各地去调查记录各户农田的肥瘠,然后分出等级纳税,百姓纷纷称其公允。从此江淮一带调兵和摊派赋役时就以土地的肥瘠为标准,杜绝了官吏的层层盘剥,从根本上减轻了百姓负担。
徐知诰之所以采取保境安民的方针,并非只是厌恶用兵祸乱百姓一条原因,他在一次和大臣讨论政事时透露了他的另一个更深层的原因。当时宋齐丘和冯延巳都说应当出兵吞并楚、吴越和闽国,徐知诰则说:“吴越的钱氏父子总是奉事中原政权,发兵攻打,弄不好要招来中原军队。闽国地方山险而地贫瘠,即使发兵攻打也要半年以上才能结束战争。就是占领了恐怕也是得到的少损失的大,而且当地人好作乱不好治理。要出兵只有楚国的马氏政权可以作为对象,也能轻易夺取,因为他不施仁政,枉法乱国。总之,就像孟子说的那样,燕人取齐,恐怕惊动四邻。就算是得到了尺寸之地却得到了天下皆知的恶名,我不想落这么个结果。” 因为有了徐知诰的保境安民的政策,加上治理有方,南唐最终成为十国中经济和文化最先进的地区,徐知诰也因此成为十国当中最杰出的政治家,他对江淮一带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勤勉爱民
李昪称帝后,对外坚持弭兵休战,以保境安民。公元941年,吴越国遭受自然灾害,南唐群臣都劝李昪趁机出兵攻灭吴越国。李昪却坚决拒绝,认为国内百姓需要休养生息,不应开战,并派使者去慰问吴越国,送去许多礼物。对内方面,李昪兴利除弊,实行了一些改革,使南唐在他统治期间保持了安宁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
李昪本人生活节俭,不爱声色,专心国政,常常夜以继日地处理政务。他希望自己长寿,晚年信奉长生道术,服用丹石中毒,于公元943年3月,在背上生出一个大疮,医治无效。他曾拉着长子李璟(即李景通)的手说:“我不行了。德昌宫里储藏着的兵器、金银财帛,约价值7百余万,你守着这些,应当和邻国友善相处,以保全国家。”又说:“我想延年益寿,服用丹药,想不到反而导致死得早些。你千万要以我为戒啊!”激动中竟将他拉着的李璟的手咬出血来。最后他又流着泪说:“我国眼下无事,但是,今后北部边境一定会有变端的,你可要注意防范!”当天晚上,李昪死于金陵。
藏书故实 (星座m.shenpowang.com)
一生颇爱儒术,兴办学堂,收买图籍,置书吏抄写史籍。闻有藏书者,虽寒贱必优词相借;有献书者,虽浅近必厚资相酬。又修建藏书之所,作“礼贤院”,聚图书万卷。因此六经皆备,经、史、子、集四部书,古书名画云集与此。于院中置琴弈游戏之具,以延四方俊贤学者。他于政事之暇,至“礼贤院”与百官讲述古今之事,以显经籍道开、文武并驾。晚年信奉长生不老之术,服炼丹中毒生死后,子李璟继承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