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人将死,又要想救,这时医生都放弃了,要怎么办?陈鹏解梦研究各地习俗,发现有很多习俗是针对救命的,操作最多的就是放生。
(一)
“若三日内必定死亡,即放十三众生,此人能延寿三年”,这句话给了很多救命的希望,特别是为了救助濒临死亡的人。当看到众生字样的时候,大家已然知道这是佛经里的内容。《大智度论》云: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这么一句话很多人还是对此有疑问,陈鹏解梦和大家一起来抽丝剥茧的去了解这里的门道。
这句话取于“虽有杀百人百马之罪,若放一众生,清净彼罪障。若放十三众生,净除万劫之罪障。若有众生尽寿命,为彼作放生,延长其寿命。若三日内必定死亡,即放十三众生,此人能延寿三年。若杀害已经放生过之众生,则有杀百人之过失也。”看完大家会觉得特别激动,因为即便有“杀百人百马之罪,若放一众生,清净彼罪障。若放十三众生,净除万劫之罪障。”这就是为何佛教能在中国很快的超越道教成为影响力最大的宗教信仰的原因,是因为你做了什么坏事,只要诚心皈依,就能洗净罪孽。那些佛教里最常提到的因果都是能被改变的,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那么,十三众生的意义是什么呢?第一种答案:十二生肖加上人类的,龙怎么办?龙即大蛇,蛇即小龙。但大动物不好放,比如老虎之类的咋办?第二种答案:十三种动物,这个实现有难度,但轻松多了。第三种答案:泛指世间生灵,这就太容易了。
在这段经文之后,很多佛教文章引用了三个故事来佐证这个经文的正确。故事一、在清朝道光年间有一位太守,身患重病,正在生命垂危之际,他发誓愿:从今之后,饶益一切有情,忏悔自己的业障,舍弃一切世间俗事。当夜,观世音在梦中示现对他说:“你昔日杀业重,今得短命报,幸好此时,能发坚固誓愿,惟有放生可以延寿,且可增福禄。”他醒后大有感悟,于是全家戒杀,常常放生,其病体终于痊愈了。确实,放生者现见其延寿,最近藏地炉霍县有一位牧民,多年患疾,十分痛苦,去过很多医院,皆无效益,后来有一位僧人打卦说她前世杀生极多,若不放生,则短命多病。此后她发心放生,便成无病无苦,如今她特别相信因果,每年皆捐款放生。 故事二、若遭遇严重之疾病而接近死亡寿尽之时,只有放生,才能延寿无病。从前苏州有一位王大林,他具有大慈大悲心,常常放生,每当看见村中的小孩们捕捉玩弄鱼鸟等动物时,他就致力劝止并给钱以放生,他平时劝人说:“少年时,必须培养爱惜仁慈物命的美德,不可令他养成残人好杀的坏习气。”他如是于一生中劝人行善断恶,后来得重病将死时,于自己觉知的境界中圣尊告诉曰:“你平生放生,有极大功德,将可增福延寿三十六年。”因而得以复活,九十七岁时无病善逝。 故事三、有一位叫果才的藏族人,由很多空行母等具神通者说,他只能活三十一岁,若能放生诵咒,尚可延寿,他立即放生甚多,每年放生护生,今已五十岁。还有相同的实事,从前有一位屈师,到市镇去买一条赤色鲤鱼放生,后来屈师生病时梦见龙王,邀请他到龙宫,并对他说:“先生本来寿命已尽,因救龙子一命,增延福寿十二年。”他救鲤鱼时四十八岁,后来活到六十岁。所以,在人间寿命不长的人,应当发心放生,才能增福长寿。
大家从故事可以看出,第三种答案才是对的,这让很多对“十三众生”持疑的人瞬间就觉得佛教好啊,生活又充满阳光和希望了。只要保持,不止延寿3年而已哦,佛教对放生的好处列了很多的,如十大功德系列,各种经文各个大师各有描述,言而总之就是这是可以改变命运延长寿命的好事。所以,我们看到的很多放生仪式,都是有佛门的人在引导的。
陈鹏解梦说习俗:若三日内要死,这样放生延寿三年
(二)
是不是放生只有佛教呢?当然不是的,在中华大地以放生为习俗的至少有三大教派,其一为佛教,声势最大,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用的方法不同,但都有一套完整的规则。其二是道教,有声有色,放生的时候一般念《吕祖放生咒》。 其三是最早源自巫教的地方习俗,是陈鹏解梦认为真正随时在操作,又不拘于各种咒语的放生习俗。
天地最大的美德,就是孕育出生命,并且承载、维持着生命的延续。所以,从原始社会开始,巫教兴起的所推崇的万物有灵论以及儒墨推崇的仁爱影响巨大,在各种关于放生的记载中,记录了放生的好处,被放生的回归帮助放生人的故事。
柳沂在伊水的边上钓鱼,钓了一条大鱼,拿回家来了。七岁的小儿子在这天夜里,梦见鱼咬他,吓醒了。柳沂听到儿子一边叫唤一边说:“方才有一条大鱼咬我。疼痛得很厉害。”他点灯一看,儿子胸前有个疮正在流血,他骇怕极了!第二天,把钓来的那条大鱼,又扔进水里。十几天后,儿子的疮也就好了。
陈鹏解梦点评:这个故事只是把钓来的那条大鱼放回水域,不提什么经什么咒,问题解决。关键点是故事认为鱼是有灵的!
因感恩而放生的历史多有记载,如西汉时期在正月初一有放生鸟的习俗,传说这是因为楚汉战争时期,刘邦为了躲避项羽的追捕而藏到一个井中,藏好后有几只鸟飞到井边栖息。追兵看到井边有鸟就不怀疑刘邦藏在里面。刘邦躲过此难,就规定每年的正月初一放生鸟类,以示不忘救命之恩。 而《列子·说符篇》记载赵国邯郸城民众在正月初一贡献斑鸠给赵简子,赵简子每每都会厚赏民众后,将斑鸠放生,以显示诸侯有好生之德。 当然赵简子被批评了,这种为了放生而产生抓捕再放生的行为被他的门客给制止了。
事实上放生有更伟大的做法,而且从中华民族祖先神农氏就开始了,而且,当时认为,天地万物都有灵性,动植物都是平等的。《神农之禁》所说:春夏之所生,不伤不害。包括的是动物和植物!
陈鹏解梦提醒大家,这里有一个伟大的观点:止杀,才是最大的放生。
如西周开创了在祭神的时候以陶俑代替活人,在原始社会到商朝,西周早期,祭神用的就是活人,一般以战犯,罪人及其家属,或者由巫官指定某类人群用来做活人祭。这在商朝以来是一个大善的变革。
《孟子 · 梁惠王上》 第七章讲述的是 齐宣王对牛的放生事例: 王坐于堂上, 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王见之, 曰: “牛何之?” 对曰: “将以衅钟【陈鹏解梦备注:杀牲口祭祖祭神】。” 王曰: “舍之。吾不忍其觳觫【陈鹏解梦备注:惊恐发抖】, 若无罪而就死地。 ” 对曰: “然则废衅钟与? ” 曰: “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这里虽然用的羊来替换牛,但牛则从此被止杀了。从价值方面这是一大变革。
因放生得到特别大好处的当属商汤,商汤之所以讨伐成功,除了擅用万物之外,更懂得珍惜生灵,不让一切生命被赶尽杀绝,其治国所行仁爱之风,山“成汤解网”事迹可见一斑。《吕氏春秋·异用》记载:汤见祝网者,置四面,其祝曰:“从天坠者,从地出者,从四方来者,皆离吾网。”汤曰:“嘻!尽之矣。非桀其孰为此也?”汤收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祝曰:“昔蛛蝥作网罟,今之人学纡。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汉南之国闻之曰:“汤之德及禽兽矣。”四十国归之。人置四面,未必得鸟;汤去其三面,置其一面,以网其四十国,非徒网鸟也。’成汤仁民爱物,强调放生为上合天心,下顺民意,仁君不忍见猎人四面布网,有违上天好生之德,于是去除三面,仅存一面:并更改祝祷词,化杀戾气为和祥之气,表现了统治者若行放生将比杀生较易获得民心。这是著名的“成汤解网”的典故。
西汉时期在正月初一有放生鸟的习俗也是有说法的,春天生物滋长,古人已有保护生物措施,《礼记·月令第六》说:“孟春之月……命祀山林川泽牺牲毋用牡,禁止伐木,毋覆巢,毋杀孩虫、胎天、飞鸟,毋麛毋卵。”:在春天万象更新之际,切勿伐木营生、覆巢嬉戏、残害幼苗等,否则有失大地万物生存之道。
南北朝以来,放生习俗逐渐流行。北魏献文帝下敕,不得再用牲畜祭祀天地宗社,这样,每年就有七万五千牲畜的性命不需要被杀。 文宣帝认为肉食是违反慈悲,故不食肉。天保八年(557)四月庚午颁诏禁取虾、蟹、蛤、蚬等,只准捕鱼;同月乙酉,不论公私禁绝以鹰、鵄猎狩。天保九年(558)二月下诏,限令在阴历十一月和一月准许烧野,此外一律不准用火。
当然,佛教也在一直宣传止杀,“戒杀护生”是佛教生命观的重要体现,云栖祩宏提出“畜生有佛性”、“畜生有知觉”、“畜生能轮回往生”、“畜生也会伤心痛苦”等思想,试图改变社会民众对动物的观点,以达到戒杀扩生的目的。祩宏从“凡厥有心,定当作佛”的佛性论出发,表示动物念佛亦能往生。祩宏将“善男子善女人”解释为“六道一切有缘众生”,畜生有心可以“以念生定”,畜生亦具有生成佛的可能性,这是从修行解脱的角度提升了动物的生命地位。
到了现代,各国列出的各种保护动物保护植物以法律保护,以及禁猎,休渔实则上都是止杀的方式。
(三)
放生的讲究,佛,道和实质上是巫教的民间放生都是各有说法的。佛教道教会讲究日子,讲究仪轨,这里陈鹏解梦不打算罗列这些,但不管哪种规则放生都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在这里组织罗列一下。
1、放生讲究的是慈悲心, 心怀善良去放生才有意义,功利心太重的放生情节要不得。
2、不要因放生而杀生。说的是不要去让人捕捉你要放生的动物,更不要在不合适的地方放生,可能导致被放生动物的迅速死亡或放生动物引发其他物种的大量死亡或被伤害。有些人买的放生动物已经奄奄一息了,还在弄那些冗长的仪轨,然后导致被放生动物的大量死亡这样其实就变成杀生。放生必须讲究生存环境,比如鱼若直接倒水里,死亡概率极高,因为冷水动物要“过水”才能让身体接受另一个水域的。南方的动物放北方,淡水的动物放海里,陆龟丢水里就是杀生。
3、 能自己放生,绝不委托别人做。
4、 放生物种必须对当地生态不构成破坏,不对人类生活构成负面影响。如你不能把蛇,老鼠放生到居民区吧。
5、 放生讲缘分,哪天你遇到一个将要被杀的动物,突然你有感觉它可怜兮兮的时候,其实就是希望你救它。
6、不管哪种方式放生,可以加一句“此次放生功德回向某某某,祝他...。”